我常常想,作为数学老师为何总是正确的化身呢?拿个题目,老师一看就会,一做就对,而学生呢?一看就懂,一做就错。
于是我更希望在做题目时自己能稍不留神地犯下几个错,这样的错误或许也是学生们容易犯的,
这样我在评题时就能感同身受地跟孩子们说:这个地方要注意……,这样写行不行?……
我实习时,常常见学生问老师:这种解法是怎么想到的?
而我的指导老师总是这样回答:先不要问怎么想到的,你自己先看一看,想一想,品一品,过几天再问我。
老师给我的解释是,先让学生自己思考,等他真正弄明白了,也就不会问是如何想到的这样的问题了。
诚然,数学中有很多东西是很难说清楚来龙去脉的,或许对学生有时是不必要的。
这就导致学生常常遐想:这样巧妙的构造是谁发现的?这么精彩的证明又是谁给出的呢?等等。
我想,老师也不妨把自己的解题思路,抑或是心路历程贴出来和学生分享,还原一个真实的数学老师,
让他们看清你的思维,即使是曲折的,即使中间或许还夹杂着几个错误,
这些都无关紧要,从错误中才能领会出深刻的东西!常此常往,
我想,“冰冷的美丽”终会被学生和老师们感动,慢慢地就融化为“火热的思考”了。 |